銅礦礦床類型(第二頁)

3.火山岩型銅礦

該類型也是我國銅礦重要類型之一,探明的銅礦儲量占全國銅礦儲量的8%,其中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儲量占7%,陸相火山岩型銅礦占1%。

過去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習稱黃鐵礦型銅礦,並常與鉛、鋅共生,還伴生有豐富的金、銀、鈷以及稀散元素,有很大的綜合利用價值。其成礦特點:成礦時代較廣,從 新太古代至三疊紀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成礦環境在大洋中脊、火山島弧、弧後盆地、大陸邊緣裂陷槽及陸內裂穀等環境均有產出。

新太古代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通常產於新太古代深變質岩系地層中,容礦岩石包括輝石斜長角閃岩、黑雲母角閃斜長片麻岩、含石榴石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夾陽起石 岩、角閃岩等,恢複其原岩為拉斑玄武岩-鈣堿性長英質火山岩系。故通常稱這類礦床為與太古宙綠岩帶有關的海底火山噴發沉積變質礦床,遼寧紅透山銅鋅礦床即 是其中的一例。

元古宙是我國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的重要成礦期之一。主要分布在揚子陸塊的西緣和北緣。西部邊緣成礦時代以古元古代為主,有代表性的礦床為雲南大紅山銅鐵礦 床、四川拉拉廠銅鈷礦床;北部邊緣和西北部邊緣成礦時代,以中-新元古代為主,有代表性的礦床是四川彭縣銅鋅礦床,陝西劉家坪銅鋅礦床和浙江西裘銅鋅礦床 等。這些礦床的火山岩系主要是細碧角斑岩系,構造環境屬於陸塊邊緣裂陷火山盆地。

早古生代為我國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最重要的成礦期,多為大型銅多金屬礦床,主要分布在祁連山優地槽系,其中有代表性的礦床是甘肅白銀廠大型礦田的折腰山銅鋅 礦床、火焰山銅鋅礦床、小鐵山銅鉛鋅礦床以及青海紅溝富銅礦床等。火山岩系主要是細碧角斑岩系,構造環境屬於火山島弧和弧後裂穀。

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成礦環境差別較大,礦床分布分散。如產於青海堆積山石炭系-二疊系的混雜岩帶蛇綠岩套的瑪沁德爾尼銅鋅鈷大型礦床;產於新疆阿爾泰南緣的克蘭火山岩盆地早-中泥盆世石英角斑岩-角斑質火山碎屑岩的阿舍勒銅鋅大型礦床等。

中生代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產於我國西南部特提斯-喜馬拉雅海盆。已查明德格-鄉城晚三疊世昌臺火山盆地成礦前景看好,呷村銅-多金屬礦床已具大型規模即為一例。

陸相火山岩型銅礦,目前發現的礦床無論規模還是儲量都比上述幾個類型要小,因而長期以來未被重視。近年來由於發現了福建紫金山大型銅金礦床,因此引起了地 勘和礦業部門的重視。該類型銅礦主要產於各時代陸相火山活動帶,尤其是中-新生代濱太平洋陸相火山岩地熱水活動區。現今勘查、開采的陸相火山岩型銅礦有以 下幾種情況:

產於鎂鐵質火山岩的峨眉山玄武岩中的銅礦雖然礦點(或小型礦床)不少,但至今尚未發現大中型礦床,只有二峨山龍門銅礦已由地方開采。該礦床產於二疊紀峨眉山玄武岩噴發的間隙期,礦體呈透鏡狀,在玄武岩和雜色砂岩中呈夾層。

產於中性長英質火山岩中銅礦,目前已發現並勘查的有寧蕪火山盆地的娘娘山、大平山及廬樅火山岩盆地的井邊、石門庵、毛狗籠等。其中娘娘山銅金礦床產於破火 山口周圍的裂隙中,容礦岩石為堿性粗面岩、熔結角礫岩和黝方石響岩等,主礦體呈大脈和雁行排列的複脈群,銅、金、銀品位高,均為富礦。

與中酸性火山岩有關的銅礦,有產於會昌-上杭火山岩盆地的紫金山、五子騎龍等銅金礦床。紫金山大型銅金礦床,容礦岩石為燕山早期花崗岩、燕山晚期英安玢岩 及火山隱爆角礫岩等。礦體和熱液角礫岩主要受北西向密集裂隙帶和網脈裂隙帶控制。水熱爆發角礫岩、石英-明礬石化和石英-迪開石化的廣泛發育構成這類礦床 的顯著特點。蝕變岩具有分帶性,即由上而下分別為矽化→石英-明礬石化→石英-迪開石化→石英-絹雲母化。礦化分帶:上部為金銀礦化帶,下部為銅鉛鋅礦化 帶。礦床規模大、品位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相關鏈接 >>

      1:銅礦床分類

      2:銅礦地理分布

      3:銅礦資源特點


上一篇:銅礦與環境保護

下一篇:銅礦礦床的勘探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