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古錢幣)

青銅古錢幣是中國幾千年來經濟活動的實物見證,它從一開始就與古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活動緊緊相連。在漫長的使用和演變過程中,其猶如一個萬花筒,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藝術的各個方面。

夏商至晉代錢幣

我國最初的貨幣是"海貝",流通於夏、商之際。商代中晚期,產生了我國最早的金屬鑄幣——銅仿貝。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鑄幣成為主要通貨。早期布幣空首,形體較大,戰國以後,布幣形制逐漸變小,首部變平,鏟形無銎。用刀幣的主要國家是齊、燕、趙和中山等,有尖首刀、明刀、圓首刀、齊刀之分。早期的圓錢為圓孔,方孔圓錢是戰國晚期流通貨幣的一種,目前發現僅齊、燕、秦等國鑄行。

秦統一中國後,廢除列國幣制,以秦的方孔圓錢為統—的貨幣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西漢時期,最初仍沿用秦半兩錢,後來將半兩錢分為八銖、四銖和"榆莢"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開始鑄造五銖錢,半兩錢始更名。王莽代漢建立新朝後,曾經進行了4次幣制方面的改革。東漢初年仍使用西漢的五銖錢和王莽舊錢,並於建武十六年(40)恢複了五銖錢的鑄行。漢代末年,小錢名曰"五銖",實不足一銖;剪輪、環五銖此時也充斥市場。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四川,鑄造了"直百五銖"及其他錢幣;孫吳鑄造了"大泉當千"、"大泉五百"等錢幣;曹魏初年,廢止五銖錢,而明帝初年,又恢複廠五銖錢。晉成帝鹹康四年(338),李壽改國號漢,於漢興年間鑄"漢興"錢,這是我國最早的年號錢。公元407年,赫連勃勃建大夏國,419年鑄"大夏真興"錢,開創了國號、年號合為一體,同鑄於幣文的先例。

南北朝至遼金錢幣

南朝宋、齊、梁、陳均鑄錢,北魏建國以後直到太和十九年(495),才開始鑄造"太和五銖"錢,此後各朝均鑄有錢幣。北齊初期,仍用北魏的"永安五銖",到天保四年(553)才改鑄"常平五銖"。後周之初,也沿用北魏舊錢,武帝時鑄造了"布泉"、"五行大布"錢,宣帝時鑄行了"永通萬國"錢。

隋建國後,於開皇元年(581)鑄行五銖錢,隋五銖是中國古錢中五銖錢的最後一種。唐代剛建立時,用隋五銖錢。高祖武德四年(621),鑄造了開元錢"開元通寶",高宗時改鑄"乾封泉寶",肅宗時又鑄"乾元重寶",後兩種錢均與"開元通寶"並行使用。

宋初的"宋元通寶"仿自開元錢,以後凡如此大小者皆為小平錢,另有折二、折三、折五等錢,但鑄量最多的仍為小平錢。宋錢書體多變,有真、草、隸、篆、行等體,是我國貨幣書法藝術的巔峰。而且,北宋錢幣的一大特色就是"對錢"的盛行。除使用金屬貨幣外,北宋中期還創行了紙幣——交子,這是世界的首創。

南宋繼承了北宋貨幣制度,銅、鐵錢仍是主要通貨。流通中的銅錢,以折二、折三錢為多。北宋的"對錢"沿用到南宋淳熙七年(1180)才絕跡,代之以一種紀年和紀地錢文的形式。南宋末年出現了當百大錢,錢文書體漸趨單一化。"交子"是南宋最主要的紙幣,面額有一貫、200文、300文、500文。

遼建國後,多用唐、宋以來的舊錢。現今,遼前期錢幣發現極少,是為泉界珍品,主要是漢文錢,契丹文錢罕見。金初,使用遼、宋舊錢,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設交鈔庫,發行紙幣,稱為"交鈔"。金正式鑄錢是在海陵王正隆年間,金錢皆用漢文,可與宋錢相媲美。西夏福聖承道元年(1053)以後開始鑄錢,仁宗時正式設立鑄錢機構——通濟監,以漢、西夏兩種文字為錢文,有銅、鐵兩種銅錢區。

元明清錢幣

元代主要流通紙幣,中統元年(1260),政府印行"中統元寶交鈔",從此,紙幣的發行權完全屬於政府。直到武宗至大二年(1309),才大量鑄造銅錢。錢文分漢文和八思巴文兩種,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四等。元末,各地建立了多個農民起義政權。這些政權有國號、紀年,也鑄造貨幣,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流通。徐壽輝鑄有"天啟通寶"和"天定通寶",張土誠鑄有"天佑通寶",韓林兒鑄有"龍鳳通寶",陳友諒鑄有"大義通寶",朱元璋鑄有"大中通寶"等。

明初期沿襲元代紙幣制度,從洪武年間就發行"大明通行寶鈔",成為定制。明後期紙幣貶值,銅錢鑄造開始增多。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鑄"永昌通寶"錢,分小平、折五兩種,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鑄"大順通寶"等錢。明亡以後,明代藩王紛紛自立抗清,設官署,建年號,又各自鑄有錢幣,以永曆錢鑄量最大,傳世較多。

清代的幣制以銀為本,錢為末,但民間使用的主要還是銅錢。清軍入關以前就已經開始鑄造錢幣了,如努爾哈赤鑄"天命汗錢"、皇太極鑄"天聰汗錢"。入關後,從順治開始曆代相沿,各朝都鑄造以年號為名的制錢,面文是年號加"通寶"或"元寶",背文為滿文或滿漢合璧,分紀局、紀地、紀值,或星、月、圓點等。清政府除在中央工、戶兩部設局鑄錢外,各省亦允許設局鑄錢,制錢成為主要通貨,白銀作為大額支付而行使貨幣職能。鹹豐年間發行了當五、當十,直至當五百、當千的多種錢幣。

清末,幣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機器壓制的銅幣取代了方孔錢,銀元和新式鈔票開始進入流通領域。鹹豐元年(1851),洪秀全在廣西發動起義,國號"太平天國",初期曾鑄行"通寶"錢。鹹豐三年(1853)定都南京(後改天京)後,鑄造太平天國錢幣,版式繁多,背文為聖寶等字。

相關鏈接 >>

      1:青銅器(鼎)

      2:青銅器(酒器)

      3:青銅器(水器)


上一篇:青銅器(銅鏡)

下一篇:青銅器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