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水器)

水器多用於盥洗,所以亦稱為盥器,又可分為注水器、承水器、盛水器三種,器型不多,主要有盤、匜、鑒。

承水器。流行於商代至戰國,作用是承接盥洗時用匜或盉澆下的洗手後的汙水。商早期即出現,至戰國以後演變為洗,仍在使用。商早期和晚期的盤均為圓形,敞口,平緣,腹較深,圈足上有"十"字孔或方孔。西周盤多為圈足,附耳,有的盤前有寬流,後有獸首形鋬,也有的為環耳。春秋時期,圈足盤數量漸少,至中期,盤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淺腹,直壁,平底無圈足,三蹄足式;另一種為平折口沿,深腹,斜壁,平底式。戰國的盤多數無足,折腹,圓底,式樣接近於漢代的洗。

青銅盤
青銅盤

鑒,盛水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鑒即是大盆,作用有三:一是盛水照面,用作鏡子;二是盛冰;三是沐浴洗澡。造型為圓形或方形,大腹,獸首形雙耳或四耳,平底或圈足。器身裝飾有春秋戰國時的流行紋飾。

青銅鑒
青銅鑒

匜,注水器。流行於西周至漢代,用於盥洗時往手上倒水。匜身為橢圓形,前有注水的流,後有端持的鋬,下有足。西周至春秋早中期多為四足,獸首形鋬。春秋中期後,出現圈足,並有一些將流做成獸首形。春秋晚期以後,是逐漸消失,變為平底。

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於盛醬。流行於商代至戰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雲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於商代至戰國,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調酒。基本造型為圓腹,帶蓋,前有流,後有鋬,下設三是或四足。商周時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襠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是則多做成空心。春秋戰國時,盉口變小,腹部扁圓,流往往做成彎曲的鳥頭或獸頭狀,蹄形足較為常見,有的蹄形是做成動物形象。許多盉還加上彎曲的提梁,並用環索連結盉蓋與提梁,造型輕盈秀巧。

酒器和盛水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實用缶多為陶器,青銅缶數量很少。基本造型為圓體,大口,深腹,圈足或平底,上腹部有四環耳可套繩索,有蓋。有極個別方形缶。

相關鏈接 >>

      1:青銅器(兵器)

      2:青銅器(樂器)

      3:青銅器(雜器)


上一篇:青銅器(酒器)

下一篇:青銅器(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