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地質勘查概況

中國銅礦地質勘查工作,在1949~1952年期間,面臨接管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礦山急需恢複生產的形勢。當時主要是就礦勘查,首先是從東北地區開始的。

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東北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簡稱東北有色局,下同),接管了18個廠礦。其中銅礦山有吉林的石咀子銅礦、老牛溝銅金礦、天寶 山銅鉛鋅礦,遼寧的清原銅礦、華銅銅礦、芙蓉銅礦、馬鹿溝銅礦、桓仁銅鉛鋅礦、夾山銅金礦等。東北有色局地質調查室組織地質調查隊,對以上礦山及其外圍進 行普查找礦和探礦工作,為恢複礦山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並為第一個五年計劃在東北地區和河北壽王墳、小寺溝等地進行勘探提供了基礎地質資料。另外,東北工 業部於1949年在長春成立了東北地質調查所,擔負東北地區的地質調查工作。

1950年2月,由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計劃局主持召開了地質會議,動員幾乎全國地質學家和部分測繪、物探專家對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等廣 大地區進行空前規模的地質調查。其中以東北地區的規模最大,有近百名地質學家,對東北地區的十幾個煤礦和鐵礦、有色金屬礦產做了較詳細的地質調查,為進一 步勘探奠定了基礎。同時,還對其他幾大行政區的一批銅礦區做了開創性的調查工作。從1950~1952年國家組織各部門地質力量先後對安徽銅官山、雲南東 川—易門、甘肅白銀廠、湖北銅錄山和山西中條山等地區進行銅礦地質普查,為第一個五年計劃對這些地區的地質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據。

在1949~1952年銅礦重點地區的普查基礎上,從1953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探工作。40多年來成功地勘探了大批銅礦床,提交了勘探儲量報告書,為中國銅業的發展,建設一批大中型銅礦山提供了可靠的地質成果。

在東北地區勘探了遼寧的桓仁銅鋅礦(中型)、清原紅透山銅鋅礦(銅中型、鋅大型)、華銅銅礦(中型);吉林的紅旗嶺銅鎳礦(中型)、赤柏松銅鎳礦(中型);黑龍江的多寶山銅鉬礦(大型)、弓棚子銅鋅礦(中型)、翠宏山鐵銅礦(大型)等。

在華北地區勘探了山西中條山銅礦(大型)、河北的壽王墳銅礦(中型)、小寺溝銅鉬礦(中型)、淶源銅礦(中型);內蒙古的霍各乞銅鉛鋅礦(大型)、炭窯口 銅鉛鋅礦(中型)、蓮花山銅礦(中型)、白乃廟銅礦(中型)、大井銅錫多金屬礦(中型)、烏努格吐山銅鉬礦(大型)等。

在華東地區勘探了江西的德興銅礦田(含銅廠超大型、富家塢大型、朱砂紅中型)、銀山鉛鋅銅礦(大型)、武山銅礦(大型)、城門山銅礦(大型)、永平銅礦 (大型)、東鄉銅礦(中型)等;安徽的銅陵銅礦集中區(銅官山、獅子山、大團山、冬瓜山、新橋、鳳凰山)以及貴池、安慶等地銅礦;江蘇的安基山銅礦(中 型)等;浙江的西裘銅礦(中型)等;福建的紫金山銅金礦(大型)等;山東的王家莊銅礦(中型)等。

在中南地區勘探了湖北的銅錄山(大型)、石頭咀(中型)、銅山口(中型)、桃花咀(中型)、黃石鐵山(大型)、豐山洞(大型)、雞籠山(中型)等銅礦;湖 南的七寶山銅鉛鋅礦(中型);廣東的石銅礦(大型)、大寶山鐵銅礦(大型)、玉水銅礦(中型)等;廣西的兩江銅礦(中型)、欽甲銅礦(中型)、拉麼銅鋅 礦(中型)等。

在西南地區勘探了雲南的東川銅礦田(超大型)、易門(大型)、大紅山(大型)、六苴(中型)、牟定(中型)、大樹(中型)、雪雞坪(中型)、金滿(中 型)、老廠(鉛鋅銅大型)等銅礦;四川的彭縣銅礦(中型)、李伍銅礦(中型)、拉拉廠銅礦(大型)等;西藏的玉龍銅礦(超大型)、多霞松多銅礦(大型)、 馬拉松多銅礦(大型)、莽總銅礦(大型)、紮那尕銅礦(中型)等。

在西北地區勘探了甘肅的白銀廠銅礦田(大型)、金川銅鎳礦(超大型)、白山堂銅礦(中型)、公婆泉銅礦(中型)等;陝西的銅廠銅礦(中型)、煎茶嶺銅鎳礦 (中型);青海的德爾尼銅鈷礦(大型)、銅浴溝銅礦(大型)、寨什塘銅礦(中型)、紅溝銅礦(中型)等;新疆的喀拉通克銅鎳礦(中型)、黃山銅鎳礦(中 型)、索爾庫都克銅鎳礦(中型)、阿舍勒銅鋅礦(大型)。

相關鏈接 >>

      1:銅礦地理分布

      2:銅礦礦床類型

      3:銅礦勘察方法和手段


上一篇:銅礦床勘探類型

下一篇:銅礦儲量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