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勘探程序與勘探類型

中國銅礦勘探程序按工作階段劃分為初步普查、詳細普查、初步勘探、詳查勘探四個階段。在勘探過程中執行勘探規範,50年代是參考原蘇聯的規範進行的。60 年代以後,總結了我國銅礦勘探、開采和加工利用的經驗,根據中國地質條件和采選冶技術水平,1963年制定並頒發了中國銅礦勘探規範,在實施過程中進一步 總結了經驗,對原規範作了修改,於1981年5月由地質部、冶金工業部聯合頒布銅礦地質勘探規範。對銅礦的工業要求、礦床勘探研究程序、勘探類型、勘探工 程密度、工作質量要求、儲量分類、分級和儲量計算等均有明確規定。

銅礦勘探類型的劃分,是根據主要礦體規模大小、形態、厚度的穩定程度和主要組分分布的均勻程度等地質因素來劃分的,同時也考慮成礦後的構造和岩漿侵入活動的破壞程度等地質因素,將中國銅礦床的勘探類型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規模巨大,形態簡單,厚度穩定至較穩定,主要組分分布均勻至較均勻的層狀、巨大透鏡狀礦體。此類型以江西德興銅廠斑岩銅礦為代表。

第二類:規模大到巨大,形態簡單至較簡單,厚度較穩定,主要組分分布較均勻的似層狀、大透鏡狀礦體。此類型以雲南易門獅子山沉積變質岩層狀銅礦為代表。

第三類:規模中等到大,形態較簡單至複雜,厚度較穩定至不穩定,主要組分分布較均勻至不均勻的似層狀、透鏡狀、脈狀礦體。此類型以安徽銅官山夕卡岩型銅礦為代表。

第四類:規模小到中等,形態複雜至很複雜,厚度較穩定至不穩定,主要組分分布較均勻至不均勻的透鏡狀、脈狀、扁豆狀、囊狀礦體。此類型以安徽獅子山夕卡岩型銅礦為代表。

第五類:規模小,形態很複雜,厚度較穩定至很不穩定,主要組分分布較均勻至很不均勻的小透鏡狀、小囊狀、小扁豆狀、筒狀礦體。此類型以遼寧華銅夕卡岩型銅礦為代表。

勘探工程密度,是指按一定幾何形網來布置勘探工程,控制礦體,用以計算相應級別儲量所需要的工程間距。在總結我國銅礦床勘探經驗的基礎上,1981年頒發 的《銅礦地質勘探規範》提出的各勘探類型相應的勘探工程密度,用於確定各礦區勘探類型、勘探工程密度和選擇勘探手段時的參考。

相關鏈接 >>

      1:銅礦床的勘探類型

      2:銅礦地質勘查概況

      3:銅礦勘查方法和手段


上一篇:銅礦礦床時空分布及成礦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