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人体健康(第一页)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在摄入后15分钟即可进入血液中,同时存在于红血球内外,可帮助铁质传递蛋白,在血红素形成过程中扮演催化的重要角色。而且在食物烹饪过程中,铜元素不易被破坏掉。

铜广泛分布于生物组织中,大部分以有机复合物存在,很多是金属蛋白,以酶的形式起着功能作用。每个含铜蛋白的酶都有它清楚的生理生化作用,生物系统中许多涉及氧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含铜酶催化的,这些酶对生命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作用

含铜的酶对生命体是至关重要的,含铜的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其辅酶细胞色素C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对细胞呼吸发挥很大的功能。血浆铜蓝蛋白是几种氧自由基的清除剂。维持正常造血功能、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人体对铜的需求量

成年人每天需要铜0.05~2毫克,孕、产妇和青、少年(少年食品)的需要量还要多些。足月生下的婴儿体内含铜量约为16毫克,按单位体重比成年人要高得多,其中约70%集中在肝中,由此可见,胎儿的肝是含铜量极高的器官。从妊娠开始,胎儿体内的含铜量就急剧增加,约从妊娠的第200天到出生,铜含量约增加4倍。因此,妊娠后期是胎儿吸收铜最多的时期,早产儿易患缺铜症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营养学会没有制定每日膳食中铜的需要量,但制定了每日铜的"安全和适宜的摄入量",半岁前婴儿每天需0.5~0.7毫克,半岁至1岁每天0.7~1.0毫克,1岁以上每天1.0~1.5毫克,4岁以上每天1.5~2.0毫克,7岁以上每天2.0~2.5毫克,11岁以上至青年、成年,均为每天2.0~3.0毫克。这个摄入量与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估计每日饮食中安全充足的铜摄取量"相当。

铜失调对人体的危害

缺乏症

1、身体缺铜会导致贫血、浮肿、骨骼疾病,并很可能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2、缺铜易引起贫血、神经系统失常;
3、严重缺铜的标志是丧失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从而导致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弹性蛋白异常,血管损伤。

过量表现

大剂量铜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口腔有金属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严重腹泻。摄入100g或更多硫酸铜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肝衰竭、肾衰竭、休克、昏迷或死亡。

铜中毒的几大症状

1.急性铜中毒

引起本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因为结晶硫酸铜烧伤或意外误服引起,也有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造成,主要因为冶炼铜时造成环境污染。国家规定车间允许铜尘、铜烟浓度为0.01mg/L。

急性铜中毒开始产生胃肠道黏膜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溶血作用特别明显,尿中出现血红蛋白,继而出现黄疸及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休克。

2.慢性铜中毒

(1)呼吸系统长期接触铜尘、铜烟的工人,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有的咯血、鼻咽黏膜充血、鼻中隔溃疡,甚至可引起尘肺和金属烟雾热。

(2)眼睛(眼睛食品)接触铜盐可发生结膜炎和眼睑水肿,严重时角膜可以发生浑浊和溃疡。从事枪弹钢壳生产的工人易发生铜性白内障。

(3)动物皮肤实验证明,铜尘可致接触性和致敏性.

铜的食物来源

在人的血液中,铜是铁的"助手"。铜的吸收部位主要是胃和小肠上部。铜在肠中被吸收后进人血液中,80%的结合成血浆铜蓝蛋白。铜在血红蛋白形成中的作用,一般认为是促进对肠道铁(铁食品)的吸收和从肝及网状内皮系统的贮藏中使它释放出来,故铜对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从食品商品化的角度来看,少量的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在食油(油食品)及含不饱和脂肪的食品中,铜离子实际上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造成食品酸败、变色和其他一些反应。这些影响尽管使产品在外观上不受人欢迎,但通常并不会引起中毒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物中铜的丰富来源有口蘑、海米、红茶、花茶、砖茶、榛子、葵花子、芝麻酱、西瓜子、绿茶、核桃、黑胡椒、可可、肝等。

良好来源有蟹肉、蚕豆、蘑菇(鲜)、青豆、小茴香、黑芝麻、大豆制品、松子、龙虾、绿豆、花生米、黄豆、土豆粉、紫菜、莲子、芸豆、香菇(香菇食品)、毛豆、面筋、果丹皮、茴香、豌豆、黄酱、金铁菜、燕麦片、栗子、坚果、黄豆粉和小麦胚芽。

一般来源有杏脯、绿豆糕、酸枣、番茄酱、青梅果脯、海参、米花糖、香蕉、牛肉、面包、黄油、蛋、鱼、花生酱、花生、猪肉和禽肉。

微量来源有巧克力、豌豆黄、木耳、麦乳精、豆腐花、稻米、动物脂肪、植物油、水果(水果食品)、蔬菜(蔬菜食品)、奶及奶制品和糖。

<<上一页    下一页 >>

相关链接 >>

      1:铜的物理性质

      2:铜的化学性质

      3:铜的天然抑菌性


上一篇:生物体内的铜

下一篇:铜在工业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