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鉴定
青铜器在考古学分期上称为青铜文化时代,其时代跨度约在1500多年,中国青铜器由于其精湛的青铜艺术与造形,特别是商周青铜器由于在制作时铸有大量铭文,对研究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国内外文物市场上青铜文物的价格不断上涨,加之文物市场的开放,收藏青铜文物的人越来越多,在金钱的驱动下,许多商人用现代科技的方法仿制青铜器,光陕西省的青铜文物复制厂就有几十家,因而对青铜文物进行准确、快速的鉴定意义重大。
目前对青铜文物鉴定主要有测量仪器鉴定与直观鉴定,直观鉴定又分为考古专家鉴定与文博专家鉴定了。
科技鉴定方法主要有:显微观察法、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分析热释光等。
考古鉴定主要是考古专家根据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对文物的形状、纹饰、文字等信息来鉴定文物的真假时代。但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的时代,文物制假者利用新的材料如硅橡等翻模材料完全可以复制出与文物一丝不差的复制品,因而考古鉴定有时就很难做出准确的鉴定。
文博专家鉴定主要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对文物表面锈分层的创新、观察、研究及文物表面所产生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准确的对文物进行直观鉴定。
直观鉴定方法
一、青铜器锈蚀物的表面观察
埋藏时间
几千年形成的铜锈与新作物的铜锈,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别,出土的青铜文物由于在地下经过千年的腐蚀变化,形成的铜锈,目前所知有四层之多主要成份为氧化物、硫化物、碱式盐等。而有些作伪者,则将复制青铜文物埋入条件复杂的土中让其腐蚀产生青铜锈,但是由于时间短其形成铜几乎都是绿色的粉壮锈,没有层次。
埋藏环境
青铜锈蚀的主要原因就是与埋藏环境有关,黄土高原出土的青铜文物与冲击平厚出的文物铜锈有所差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差别,同一地域,土穴坚坑墓与砖式墓、窖藏所产生的铜锈各不相同。同一墓中二层台与椁部室内与组织品,人体接触的形成的铜锈各有差异。如陕西周原地区的窑藏青铜文物表面有少量铜锈,大部分表面形成黑漆古。
钙化土的观察
几乎所有出土的青铜文物表面都有长期与土接触后形成的钙化土文物表面的钙化土成块状、片状、强度很大,附着力很强,有些与青铜锈混合在一起,而作假的钙化土,第一土中无锈,二是附着力差,三是手感有很硬的割手感,四是颜色较深。
铜锈的观察
作伪铜锈的区别方法,一是假锈,没有层次;二是色单调艳丽;三是附着力差,用工具拨离后文物表面很完整,不像出土文物的锈是长期的锈蚀所产生,也就说从文物肌体内产生出来的;四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假锈有亮光的结晶体,这是利树脂胶的原因;五是可用有机渗剂滴试,若锈有变化就是假锈。
外观察看
从所周知,出土青铜文物,在有字,有纹饰的地方特别是死角处及易产生锈,而作假者则在很显眼的地方作假,死角的地方干干净净另外铜锈的产生是随机性的,而假锈作假的地方是有选择性的,重要纹饰与文字的地方往往没有锈。
二、材料观察
汉以前的青铜文物主要是含有铜、铅锡,而汉以后的铜质文物大部分为黄铜,也就是含锌高。如果西周青铜文物的材质是黄铜那就是假的。
三、铸造技术观察
出土青铜文物在底部或有字有纹饰的地方有范线的痕迹,有些地方还有陶土烧结后的残留陶范,特别是内范,如三器的足内就有内范存在,这些在现代复制文物中几乎没有。
一名合格的文物鉴定必须具备对不同地域文物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对文物表面的锈蚀物要清楚,最好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同时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科学分析手段方法,更重要的必须在时代鉴定中掌握一些考古学的知识。
相关链接 >>
上一篇:青铜雕像的地域特色
下一篇:青铜器的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