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的造型方法
不论是几何造型还是动物造型,青铜艺术家们都有非常自觉的美学追求,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从陶器时代开始,造型艺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些基本的朴实的美学原则和造型方法已经有一些实物模式,在一代代师徒的口授心传之间,这些美学经验得到流传,并不断积累和创新,才使我们今天能够看到青铜器有如此丰富而精美的造型。而且,这些经验对后世的陶俑、汉代石画像、石窟艺术等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铜器总的造型特点是结构比较严谨,这是它的实用性所限制的,它不是纯粹的艺术品,不可能有大胆的夸张变形和奇异的结构,实用的功能限制了造型的严谨,青铜艺人只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去追求器型的美化和外在的装饰。所以,青铜造型首先要追求比例的协调。最明显的例子是鼎,它的耳、腹、足构成了上、中、下三段,每一段的长度各不相等,但比例协调,视觉上重心处在中段,有一种稳定的平衡感。鼎足的大小与它的高度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致过粗和过细。这些比例关系,青铜艺人不一定有严格的量化,他们靠的是一种经验和感觉,感觉上的协调就会让人有基本的舒适感。
光有协调不一定很美,所以青铜造型还讲究变化。同样是圆鼎、方鼎,每一只都有变化,都有不同,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部装饰件的变化,还有器型样式的变化,如不同形状的足,不同形状的腹。圆鼎的腹更是变化多端,有的腹鼓,有的腹直,有的腹垂,有平底腹,也有凹底腹。同一青铜器内各部分也讲究变化,避免单调和呆板,而将不同的动物形象塑造成青铜器皿,更是变化无穷。
其次,讲究对比统一,讲究矛盾搭配。对比统一也是变化的结果。如大与小的对比和搭配、直与曲、刚与柔、静与动、虚与实、简与繁等,都可以在一件器具中通过合理的组合形成一种和谐之美。在几何体加动物饰件的器具中,这种例子很多。如妇好 尊,上有一大一小、一静一动的两只 ,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如莲鹤方壶,凝重的方壶体与镂空上爬的曲龙及轻盈欲飞的鹤,也是一轻一重,一静一动,一刚一柔,有一种和谐之美。
所以,结构上的严谨比例,样式上的丰富变化,以及形体上的对比搭配,共同成就了青铜造型之美。
青铜造型艺术,近对秦汉的雕塑(陶俑),远至明清的陶瓷和家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从青铜雕塑中产生的现实主义精神、青铜纹饰中产生的抽象与神秘,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心灵。
青铜动物雕塑和人物雕塑的产生,为秦朝诞生兵马俑雕塑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秦兵马俑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雕塑史上空前绝后之作,不仅数量众多,有七千余件,同时具有写实特点,塑造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人物,其个体神态、气质刻画,都与外部形体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种写实传统和技法还是来自于青铜雕塑经验。
在汉俑注重气韵的写意中,我们也能感觉一些青铜动物雕塑的影子,汉俑并不追求对人物纯客观的描写,不注重身体细部的精雕细刻,只是象征性地、粗轮廓加以描绘,赋予其丰富的感情色彩,传达出独特的神韵。1967年出土于陕西歧山贺家村的青铜牛尊,也是这种写意手法的杰作,此尊整体水牛状,体态浑圆,四蹄粗壮,头部前伸,双目圆睁似在鸣叫,并不见细部轮廓和肌肉特点,牛角和牛头的处理更有几何化倾向,但造型传神可作为汉俑这种写意艺术的源头。
青铜纹饰、金文,对后世的书法,山水画,工艺美术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青铜艺术不仅揭开了中国文明的序幕,也为中国艺术和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
上一篇:青铜时代
下一篇:青铜造型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