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制品貿易欺詐和防範
外貿中鎢制品出口商語言交流不便,不熟悉國際慣例,各國法律風俗差異,距離遙遠,晝夜顛倒有時間差,跨國費用高昂追討困難等等因素,爲形形色色的國際欺詐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國際鎢制品貿易欺詐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純粹的騙子型,一開始就設計好騙局引人上鈎;一類則屬于奸商型,即生意照做,只是利用各種手段在交易過程中設置障礙,以降價、索賠等方法達到逼出口商賤賣産品的目的。
騙子型案例最常見的就是那種"天上掉餡餅"式。比如外貿企業常常收到的那種"419詐騙信",騙局的基本格式是:聲稱因爲各種原因----這種原因往往與時俱進,跟國際新聞動態緊密聯系而顯得逼真,什麽非洲政變、伊拉克高官外逃,或銀行清算等等,獲得了一大筆錢----通常有上千萬美金,而因爲當地銀行、政府管制或局勢動蕩,無法直接取出。不得已采取秘密聯系的辦法,請求妳提供帳戶中轉一下,將這巨額獎金轉到妳的戶頭再轉出去。作爲酬謝,將分給妳若幹百分比的金額。這種騙局看上去非常簡單:妳什麽也不用做,僅僅是提供帳戶,然後坐等收錢即可。而實際上如果真上當去參與的話,接下來的發展大致有四種:
其一,"事關重大需要面談",引誘妳到第三國,借機綁架勒索;
其二,聲稱辦理轉帳過程中需要若幹手續費,騙取錢財;
其三,聲稱需要詳細銀行資料,慢慢套取帳戶信息,最後竊取帳戶內金額;
其四,利用妳合法正規的貿易銀行帳戶作爲國際洗錢臨時渠道。
雖然騙局簡單,但普遍人都有通病,初涉騙局時警惕小心滿腹狐疑,真的上當參與便全身心投入,不斷說服自己相信那些哪怕是明顯的荒謬之處,清醒過來發現自己受騙了又羞愧難當不願啓齒。這也是很多簡單老騙局卻能幾十年"長盛不衰"的緣故。
上述騙局最早大規模出自尼日利亞,當地政府成"419調查",後統稱類似手法爲619詐騙。猖獗的時候,外貿公司幾乎每天都能收到類似信件。類似的還有聲稱自己是聯合國非洲難民署等組織的,以政府采購的幌子引人入局,再以"況標費"、"登記費"、"文件費"等名目騙取小錢。騙子的另一做法就是騙取貨物。多見于西非國家騙子。通常的做法是采用D/P結算,或預付小額訂金。等出口商將貨物運抵非洲後,或勾結貨代,無單放貨(憑貨代指示,無需正本貨代提單而提貨);或無理拒付,利用出口商不願反返運(因往返運費昂貴且手續不便)的心理,讓貨物滯留碼頭導致海關拍賣,再以賤價收購。
這類騙子的典型特征,一是來自傳統的國際騙子聚集地尼日利亞、貝甯;二是洽談時會明顯感覺對産品不熟悉;三是鎢制品交易爽快,一般對價格不會太苛刻,讓利頗多以促使早日成交;四是多半堅持D/P形式結算。有些騙子會"放長線釣大魚",開始做些小額交易,"付款及時信用可靠",等賣家放松警惕以後,再進行一次大批量的買賣;交貨付款的時間多選擇周末節假日,利用國際時差和假日公休等做文章,引誘賣家先交貨,旋即逃之夭夭。更有甚者,假裝付款,故意填錯銀行資料。獎金在途的時候催促專家發貨。賣家如果不了解銀行彙款"到帳"和"在途"的區別,麻痹大意,就很容易上當。貨發出去以後,錢彙抵國內帳戶,卻因資料有誤而無法入帳,返退回去,賣家錢貨兩空。
對于這些純粹的騙子倒還好辦,不迷信輕易的"財運",不參與非法的勾當,對初次交易的鎢制品客戶堅持信用證或相當比例的預付款,並且采用CNF/CIF這樣便于控制特權的方式。商業信用要講,警惕性卻不能放,即便合作過的客戶,也要堅持按合同辦理。對客戶的非份要求,可以不傷和氣地拖延推诿。付款交貨類型的,對節假日特別注意等等,基本上能杜絕。
奸商型欺詐就比較複雜了,其中虛虛實實撲朔迷離。最典型的當屬故意設置信用證軟條款。
例如一份德國鎢制品進口商的信用證中規定:47A+THE MERCHANDISE IS SUBJECT TO A SUBSEQUENT INSPECTION BEFORE SHIPMENT。同時46A+INSEP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APPLICANT IN DATED BEFORE SHIPMENT。在出貨前該産品市場變化,行情下跌。于是申請人遲遲不安排驗貨,經出口商多次催促後驗貨許可裝船,卻仍不出具相關正本確認文件,並提出降價要求。因信用證即將到期,爲取得客戶的檢驗許可證明,出口商不得不接受,導致損失。這種"出貨前需經開證申請人檢驗並許可裝運"一類條款,因爲檢驗單證出具權完全控制在信用證申請人手中,風險極大。
另一類則是在"無單放貨"上做文章。常見于FOB交易條件下,與貨代勾結,或幹脆采用非特權憑證的FCR等代替提單,或在信用證項下與銀行聯手,以擔保函形式先行提貨。例如:
某美國鎢制品進口商以信用證方式進口一批鎢制品。貨到美國後卻以某單證缺少一份副本爲由拒付單證,要求扣款(實際原因是前一批貨物部分純度不夠,索賠未果)。經貨代核查,該批貨物已經提走。出口廠商聞訊大驚,通過銀行質詢開證行,開證行卻聲稱單證仍保管完整。猶豫再三,出口廠家接受扣款要求。
實際上在本案例中,因爲外商和開證行規模較大,過去信譽一直不錯,因此在核查發現貨被提走以後,工廠不必驚慌而反倒可以安心。因爲此時的狀況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客戶采用的是"擔保提貨"方式,雖然全套單據形式上仍掌握在開證行手中,但銀行已經無法退回。如果工廠堅持付款或退單,客戶與開證行勢必妥協。遺憾的是工廠不了解信用證的相關規定,得知貨物被提就亂了方寸主動退卻了。
對付奸商型騙子,需要比較紮實的外貿知識,熟悉貿易慣例,在洞悉內情的前提下,不受恐嚇,堅持原則。平時可多積累行業經驗,收集各類詐騙案例以資參考。除了各色外國騙子,國內的騙局也不少,多數的鎢制品貿易公司和工廠外貿業務員都碰見過。
比如一個典型的案例:某"工貿公司"發來傳真並電話聯系,聲稱他們有一種鎢制品想請妳作代理,很快便寄來了免費樣品和價目表。妳完全不需要支付代理費和前期投入,找到客戶後賺取差價即可----甚至他們聲稱免費爲妳做廣告。一切看起來都毫無風險,因爲妳到目前爲止沒有任何支出。若幹時間以後,會有一"軍工企業"來電,求購此産品。一番討價還價後達成協議。回頭"工貿公司"聯系亦無問題。看上去一筆差價唾手可得。
有時候"軍工企業"甚至會預付訂金。有訂金在手,很多受害者就失去了警惕性。這時候,"軍工企業"要求緊急交貨,"工貿公司"表示正好有一批發往受害人附近城市,可以調撥出來,但要求當面驗貨付款,"軍工企業"自然派人配合。交接的時候,"驗貨無誤","軍工企業"借口辦理付款而離開,"工貿企業"的司機則著急趕去另一家送貨催促付款,等受害人付款後騙子搭檔便一起失蹤。受害人高價買下一堆無用的鎢制品。
此外騙子還會根據受害人的反應"見機行事"變換招術,或掉包,或利用空頭支票、假支票打時間差等不一而足。另外最常見的是,某"國有企業"一下子訂購了妳幾十萬的貨物,但要求妳當地面談。見面後要妳請吃飯、送禮,打點上級等等。一頓飯下來後便杳無音訊。更惡劣的甚至有綁架、美色引誘勒索等等。此外,打著"國際項目投資"的幌子,許諾給妳注入幾十萬美金,要求妳出具"符合要求"的全英文項目可行性報告----這對許多急需資金而缺少外語人才的企業頗爲爲難,即使請翻譯公司幫忙,也會被種種理由挑剔。然後露出真面目,要求妳交納數千甚至上萬的"項目報告費"。
如何對付國內騙子?很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核查對方公司的真僞。想法固然沒錯,可如今查一個公司的底細極容易又難。容易者,信息發達,很多地方特別是大城市政務公開,工商登記是可能免費或少量收費來查詢的。難者,"純假"的騙子越來越少,更多的騙子公司工商資料齊全,冠冕體面,有真有假虛虛實實。行走的又多爲灰色空間,利用法律和國家行政管理和部門協作的漏洞。所以,很多時候即使核查有此公司,也並無多大的參考價值。
有些最基本的判斷方法。首先看公司名。正規的公司名稱是這樣的:
地市名+企業+行業類別+企業性質
如上海/東運/進出口/有限公司或甯波/久星/鋁制品/廠或香港/洪升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大陸地區,一般是不允許以國名或"環球"一類的名稱來命名公司的。但是,香港或國外一些區可以。因此,當看到類似于"環球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名字時,基本可以斷定不是國內注冊的公司。而更有可能是在境外登記的一個"紙片公司",然後在國內做個辦事處工商登記而已。並不說這類公司是騙子----事實上,頗有一些只有一間辦公室三兩個非常可疑的公司,其實手裏真的有大筆的錢尋找投資的。所以說,騙子公司虛虛實實,難以深究。當然了,可能的話,側面了解一點資料沒壞處,但不是關鍵。
沒有把握的時候如何應對呢?把握三個簡單原則即可:
1.甯可信其有。雖然無把握,畢竟是個機會。認真對待,體面周到,和氣生財。
2.不見兔子不撒鷹。熱情對待是一回事,涉及到錢決不松口含糊。沒見到真金白銀前,捂緊口袋。
1.對不明底細的,照規矩辦事。做生意,只對熟客"靈活",初次交道則一動不如一靜。甚至賄賂、回扣,本身就是見不得光的事情,以後吃虧了都不敢聲張。
2.此外,碰到要求對方所在地"面談交易"的,不要輕易允諾。行業習慣,真正要大宗采購鎢制品的客戶,常理上更應該是自己到生産廠家去,看設備規模生産能力等等。違反常情的先要有三分警惕。可以在電話、傳真中把交易細節確定,郵寄樣品看貨等,把"見面"的必要降至最低。對方堅持要求見面,並且有說得過去的理由的,再考慮動力拜訪。拜訪的時候,必須兩人以上,見面地點選擇對方公司而不是店飯館,盡量避開吃飯時間。見面的時候多打幾個電話與外界聯系,當著對方的面說明所在地點,給可能的騙局打個預防針。不了解底細前,謝絕對方去娛樂志氣的邀請等等。
戒貪、戒急、戒虛榮心,是生意場上最基本而永恒的防騙之道。
明白外貿原理,則可靈活操作而變不離宗;積累江湖經驗,方能霧裏看花而方寸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