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的由來和發現史

矽的由來:來自拉丁文的silex,silicis,意思為燧石(火石)。 民國初期,學者原將此元素譯為"矽"而令其讀為"xi(圭旁確可讀xi音)"(又,"矽"字本為"砉"字之異體,讀huo)。然而在當時的時空下,由於拼音方案尚未推廣普及,一般大眾多誤讀為gui。由於化學元素譯詞除中國原有命名者,多用音譯,化學學會注意到此問題,於是又創 "矽"字避免誤讀。臺灣沿用"矽"字至今。 中國大陸在1953年2月,中國科學院召開了一次全國性的化學物質命名擴大座談會,有學者以"矽"與另外的化學元素"錫"和"硒"同音易混淆為由,通過並公布改回原名字"矽"並讀"gui",但並未意識到其實"矽"字本亦應讀xi音。有趣的是,矽肺與矽鋼片等詞匯至今仍用矽字。在香港,兩用法皆有,但"矽"較通用。

發現過程:1787年,拉瓦錫首次發現矽存在於岩石中。然而在1800年,戴維將其錯認為一化合物。1811年,蓋-呂薩克和Thénard可能已經通過將單質鉀和四氟化矽混合加熱的方法制備了不純的無定形矽。1823年,矽首次作為一種元素被貝采利烏斯發現,並於一年後提煉出了無定形矽,其方法與蓋-呂薩克使用的方法大致相同。他隨後還用反複清洗的方法將單質矽提純。

14號元素矽在宇宙中的含量排名第七,在地球中的含量排第二,僅次於氧之後,但是事實上,盡管有如此豐富的含量,矽的發現卻遠遠晚於氧,氫,氮,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元素,它甚至比某些即使學化學的人也不太認識的稀土元素的發現還要晚。原因應該是矽單質很難制備和提純的結果。直到19世紀20年代,貝采裏烏斯用鉀蒸汽還原四氟化矽,並通過繁瑣的提純,得到了純度較高的單質矽。矽的元素符號是Si,全稱是"silicon"出自拉丁文,意思是極堅硬的石頭的意思,中文名字的右半邊"圭"古代是玉器的意思,比較忠實地保持了英文中的原意。

事實上,很多元素符號的英文名字是非常有趣和講究的,幾乎每個元素符號都有自己的小故事(比如說元素釩V—它的全稱在拉丁文是"凡娜迪絲"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氦He—拉丁文意是"太陽";鍺Ge-是發現者為了紀念他的祖國Germany;鉻Cr-意思是多彩的意思,這是因為鉻的化合物顏色極其豐富鮮豔……扯遠了),但是很多元素一旦翻譯成中文後其原意幾乎消失,而矽是少數幾個中文翻譯仍維持原意的元素。前人之所以把這個元素叫做"silicon"是有根據的。矽單質是已知硬度最大的物質之一,僅次於金剛石,而且很多含矽的化合物如SiC等也是極堅硬的。

上一篇: 矽的參數

下一篇: 矽的物理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