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矽的生產工藝

一、單晶矽的制法通常是先制得多晶矽或無定形矽,然後用直拉法或懸浮區熔法從熔體中生長出棒狀單晶矽。熔融的單質矽在凝固時矽原子以金剛石晶格排列成許多晶核,如果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平行結合起來便結晶成單晶矽。

單晶矽棒是生產單晶矽片的原材料,隨著國內和國際市場對單晶矽片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單晶矽棒的市場需求也呈快速增長的趨勢。

單晶矽圓片按其直徑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300毫米)及18英寸(450毫米)等。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芯片的成本也就越低。但大尺寸晶片對材料和技術的要求也越高。單晶矽按晶體生長方法的不同,分為直拉法(CZ)、區熔法(FZ)和外延法。直拉法、區熔法生長單晶矽棒材,外延法生長單晶矽薄膜。直拉法生長的單晶矽主要用於半導體集成電路、二極管、外延片襯底、太陽能電池。目前晶體直徑可控制在Φ3~8英寸。區熔法單晶主要用於高壓大功率可控整流器件領域,廣泛用於大功率輸變電、電力機車、整流、變頻、機電一體化、節能燈、電視機等系列產品。目前晶體直徑可控制在Φ3~6英寸。外延片主要用於集成電路領域。

由於成本和性能的原因,直拉法(CZ)單晶矽材料應用最廣。在IC工業中所用的材料主要是CZ拋光片和外延片。存儲器電路通常使用CZ拋光片,因成本較低。邏輯電路一般使用價格較高的外延片,因其在IC制造中有更好的適用性並具有消除Latch-up的能力。

單晶矽也稱矽單晶,是電子信息材料中最基礎性材料,屬半導體材料類。單晶矽已滲透到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中各個領域,當今全球超過2000億美元的電子通信半導體市場中95%以上的半導體器件及99%以上的集成電路用矽。

二、矽片直徑越大,技術要求越高,越有市場前景,價值也就越高。
日本、美國和德國是主要的矽材料生產國。中國矽材料工業與日本同時起步,但總體而言,生產技術水平仍然相對較低,而且大部分為2.5、3、4、5英寸矽錠和小直徑矽片。中國消耗的大部分集成電路及其矽片仍然依賴進口。但我國科技人員正迎頭趕上,於1998年成功地制造出了12英寸單晶矽,標志著我國單晶矽生產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目前,全世界單晶矽的產能為1萬噸/年,年消耗量約為6000噸~7000噸。未來幾年中,世界單晶矽材料發展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單晶矽產品向300mm過渡,大直徑化趨勢明顯:
隨著半導體材料技術的發展,對矽片的規格和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適合微細加工的大直徑矽片在市場中的需求比例將日益加大。目前,矽片主流產品是200mm,逐漸向300mm過渡,研制水平達到400mm~450mm。據統計,200mm矽片的全球用量占60%左右,150mm占20%左右,其餘占20%左右。根據最新的《國際半導體技術指南(ITRS)》,300mm矽片之後下一代產品的直徑為450mm;450mm矽片是未來22納米線寬64G集成電路的襯底材料,將直接影響計算機的速度、成本,並決定計算機中央處理單元的集成度。

Gartner發布的對矽片需求的5年預測表明,全球300mm矽片將從2000年的1.3%增加到2006年的21.1%。日、美、韓等國家都已經在1999年開始逐步擴大300mm矽片產量。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目前已建、在建和計劃建的300mm矽器件生產線約有40餘條,主要分布在美國和我國臺灣等,僅我國臺灣就有20多條生產線,其次是日、韓、新及歐洲。

世界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協會(SEMI)的調查顯示,2004年和2005年,在所有的矽片生產設備中,投資在300mm生產線上的比例將分別為55%和62%,投資額也分別達到130.3億美元和184.1億美元,發展十分迅猛。而在1996年時,這一比重還僅僅是零。

2、矽材料工業發展日趨國際化,集團化,生產高度集中:
研發及建廠成本的日漸增高,加上現有行銷與品牌的優勢,使得矽材料產業形成"大者恒大"的局面,少數集約化的大型集團公司壟斷材料市場。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德國和韓國(主要是日、德兩國)資本控制的8大矽片公司的銷量占世界矽片銷量的90%以上。根據SEMI提供的2002年世界矽材料生產商的市場份額顯示,Shinetsu、SUMCO、Wacker、MEMC、Komatsu等5家公司占市場總額的比重達到89%,壟斷地位已經形成。

上一篇:單晶矽的主要用途

下一篇:單晶矽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