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制品增值税和退税析疑

1、增值税税率目前有17%,13%,6%和0几种,具体那些属于各自的税率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2、增值税计算方法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举例说明如下:

B企业从A企业购进一批钨制品,钨制品价值为100元(不含税),则B企业应该支付给A企业117元(含税)(钨制品价值100元及增值税100X17%=17),此时A实得100元,另17元交给了[url=]税务局[url]。然后B企业经过加工后以200元(不含税)卖给C企业,此时C企业应付给B企业234元(含税)(钨制品价值200加上增值税200X17%=34)。此时套用上述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17(A企业已交)=17(B企业在将钨制品卖给C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3、退税计算方法继续套用上面的例子

假如C企业为国家规定实行先征后退原则的外贸企业,他把这批钨制品加工后外贸,外贸FOB价为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此时他要交纳的增值税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钨制品外贸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外贸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7%=51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成本=[url=]进价[url]+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url=]卖价[url]+所退增值税=300+51=351

利润=收入-成本=351-251=100

如果退税率为15%则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5%=45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成本=进价+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45=345

利润=收入-成本=345-251=94比上面少了6元的利润。这6元就叫做不可抵扣额,应用公式也可得出这个结果。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url=]外汇牌价[url]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5%)=6

假设C为则根据国家规定,实行“免,抵,退”原则外贸企业,加工后自己外贸,外贸FOB价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本来要向上述那样先交纳增值税如下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钨制品外贸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但根据“免,抵,退”中的“免”,外贸企业的最后一道增值环节免征增值税,所以不用交纳这17元增值税。钨制品外贸后,C企业依法向税务机关退税,根据“免,抵,退”中的“抵”,假如退税税率为17%,C企业可以抵扣的税额为34(前面环节所交的增值税),而不是51,因为最后一道环节的17元没有交,根据“不交不退”原则,这17不给予退。这34元就是C企业实得的退税额,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

利润=收入-成本=334-234=100

假如退税税率为15%,此时要先算出不予抵扣额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外汇牌价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5%)=6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

利润=收入-成本-不予抵扣额=334-234-6=94

大家可以看出,其实不予抵扣额就是当退税税率小于增值税税率时产生的差额。根据MAX的提醒补充:外贸公司退税使用这个公式:应退税额=购迸钨制品的进项金额×退税率,而不是前述的“先征后退”或“免,抵,退”那么复杂的公式。外贸工厂和外贸企业最终的退税额有可能不同,也有可能不同,举例说明如下:

C是外贸公司,它购进是234,外贸也是234(不加价),则套用这个公式的结果是应退税额=购迸钨制品的进项金额×退税率=200X17%=34

使用“先征后退”公式计算如下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34(B企业已交)=0(C企业在将钨制品外贸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外贸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200X17%=34(与上述方法结果相同)但此时如果加价且退税率为15%的话,结果就不同,

C是外贸公司,它以234购进,以300外贸,套用公式为应退税额=购迸钨制品的进项金额×退税率=200X15%=30

使用先征后退公式计算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钨制品外贸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外贸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5%)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5%=45

实际得到45-17=28(30),结果不同了,少收入2元,这两元其实就是最后一道环节产生增值(300-200=100)后的不予抵扣额=100X(17%-15%)=2。所以无论实行“先征后退”还是“免,抵,退”,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先征后退”的缺点在于企业要先交纳增值税,而且要等到下一年度才能把所有的增值税退回,而“免,抵,退”则可以每个月从内销应缴税额中扣除,不存在退不回来和挤占流动资金的问题。

C是外贸公司,它购进是234,外贸也是234(不加价),则套用这个公式的结果是应退税额=购迸钨制品的进项金额×退税率=200X17%=34(这里为什么不是234因为根据你说的外贸234,即FOB234吧)使用“先征后退”公式计算如下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34(B企业已交)=0(C企业在将钨制品外贸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外贸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200X17%=34(与上述方法结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