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製品在保稅區的報關

保稅區亦稱保稅倉庫區。這是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准注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鎢制品的區域。保稅區能便利轉口貿易,增加有關費用的收入。運入保稅區的貨物可以進行儲存、改裝、分類、混合、展覽,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須處于海關監管範圍內。外國商品存入保稅區,不必繳納進口關稅,尚可自由出口,只需交納存儲費和少量費用,但如果要進入關境則需交納關稅。

各國的保稅區都有不同的時間規定,逾期鎢制品未辦理有關手續,海關有權對其拍賣,拍賣後扣除有關費用後,余款退回貨主。又稱保稅倉庫區,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海關實施特殊監管的經濟區域,是我國目前開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經濟區域。其功能定位爲"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三大功能。

根據現行有關政策,海關對保稅區實行封閉管理,境外鎢制品進入保稅區,實行保稅管理;境內其他地區貨物進入保稅區,視同出境;同時,外經貿、外彙管理等部門對保稅區也實行較區外相對優惠的政策。

1990年5月,在上海外高橋建立中國第一個保稅區,之後,又相繼建設了天津港、大連、深圳的福田和沙頭角、甯波、廣州、張家港、海口、廈門象嶼、福州、青島、汕頭、珠海、海南洋浦等15個保稅區。保稅區是中國繼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之後,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新的經濟性區域。由于保稅區按照國際慣例運作,實行比其他開放地區更爲靈活優惠的政策,它已成爲中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橋頭堡"。

因此,保稅區在發展建設伊始就成爲國內外客商密切關注的焦點。保稅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鎢制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

1992年,在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之後,各保稅區紛紛加快了實質性啓動,基本建設進展迅速,初步形成了鎢制品招商引資的軟硬環境,海內外客商投資踴躍,大多數保稅區首期開發區域的土地已批租或出讓完畢,並在進一步開發二期工程,吸引外資工作也出現了可喜的局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全國各個地區的保稅區已經根據保稅區的特殊功能和依據地方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成爲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集中開發形成的功能有保稅物流和出口加工。

隨著中國加入WTO,全國鎢制品保稅區逐步形成區域性格局,南有以廣州、深圳爲主的珠江三角洲區域,中有以上海、甯波爲主的長江三角洲區域,北有以天津、大連、青島爲主的渤海灣區域,三個區域的保稅區成爲中國與世界進行交流的重要口岸,並形成獨特的物流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