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製品鈔關、常關、海關

鈔關是中國海關較早的稱謂之一。鈔關名稱始見于明宣德四年。據《明史》記載:宣德四年,以鈔法不通,由商居貨不稅。由是于京省商賈湊集地市鎮店肆門攤稅課……悉令納鈔"。鈔關是明政府爲疏通鈔法而設,因起初是起初是以鈔爲紙幣爲鎢制品外貿交稅,故稱鈔關。最初,鈔關主要設置于江北運河一線,後來逐漸擴展到江南運河和長江中遊。

常關也是中國海關古老稱謂之一。清沿舊制,原有鈔關改稱常關。常關因隸屬戶部管轄,亦稱戶關,另有舊關、老關、大關等俗稱。在常關行文中,"鈔關"和"常關"名稱往往混淆,直到1915年7月稅務處明文規定,才統一使用"常關"名稱。

海關之名始于1685年。清政府爲阻礙東南鄭成功反清複明,順治十三年<1656>清帝下"禁海令"。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海禁。翌年,設江、浙、閩、粵四海關,海關之名始于此。"海關"一詞源在于"關"字而不在于"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