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钨制品的生产概况

钨被称为“工业味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稀有矿产资源。钨及钨制品具有高熔点、高密度、高硬度,应用广泛。自19世纪末,钨第1次被用以生产合金钢和硬化钢以来,其产品由初级品到深加工品,种类已达20多种,包括钻头、切削刀具、合金、化学用品、医药、食品到电子器件、穿甲弹等。钨已是现代工业社会不可替代的材料之一。钨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军事安全。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非常重视钨的勘探和开发,将钨作为战略性资源加以储备,而我国对钨资源的开发现状令人堪忧。

我国的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我国钨矿藏极为丰富,已探明矿产地252处,分布于23个省(区),以湖南(白钨矿为主)、江西(黑钨矿为主)为多,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8%和20.7%。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部分大中型矿山面临危机:18个大矿山有9个服务年限在10 a以下。钨矿的过度开采,使优质黑钨矿资源已近枯竭,而我国70%以上的钨酸铵产品是由黑钨矿精矿生产的。现在的保有资源以白钨矿为主,占73%左右,而白钨矿资源的特点是伴生、共生矿多,复杂难选,如,回收水平在国内较高的柿竹园钨矿,其开采回收率仅为36%,选矿回收率仅为63%,矿石品位低,杂质含量高;栾川矿产出的中矿(WO3质量分数53.5%)中,w(Mo)/w(WO3)>5,超过标准精矿的90倍;其他矿山产出的精矿中,As、P、Si、Sn等杂质含量较高,钨产品大量贱卖出口,资源浪费严重。

钨产业根据钨产品划分为几个垂直关联的阶段:勘探、采选及冶炼、加工至销售(出口/国内生产厂)。这几个垂直关联阶段可以由不同的独立企业完成,但从钨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发展趋势是各垂直阶段联合起来,沿着从生产到销售这样的链条运作。中国钨业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大致分为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 a,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钨工业体系;1981~2000年,钨冶金、加工及硬质合金业发展迅速,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改变了单一钨精矿出口局面;21世纪后,钨业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 钨产业的快速发展显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1)钨矿产资源开采过度;2)国内外钨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3)钨产业链中,上、中、下游产业发展不均衡;4)整个产业分布广、规模小、集中度低;5)产品单一,高、尖、深、细产品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创新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己严重影响我国钨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威胁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生产安全,大大降低了我国钨工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建材、汽车、钢铁、机械加工、金刚石、电子、工程机械等工业的发展,新领域的应用开发,都促使钨的消费需求大大增加。2006年,粗钨丝和钨杆的年产量为2102t,钨合金电极等用钨量为650 t左右;高密度钨合金用钨量约850 t;化工及其他产品用钨量870 t左右。钨的消费结构为:硬质合金48%,钨特钢28%,钨材19%,化工5%。2006年,各领域钨消费总量为18 623 t,较2005年(18190t)增长2.38%。 近几十年来,我国钨业整体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钨品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彻底扭转了单纯出口钨砂的局面,到2000年已基本不出口钨精矿,初级产品及钨的中间制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下降,而加工层次较高的钨制品以及代表钨工业先进水平的硬质合金等出口量正逐年增长。钨的深加工制品进入国际市场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有效途径,这标志着我国钨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我国钨业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钨资源储量世界第一,但是资源的不合理应用以及钨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己严重影响钨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幸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整顿清治政策,并已见成效。钨及钨制品因具有高熔点、高密度、高硬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发新产品市场,巩固旧产品市场,拓展钨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是目前钨产业发展的方向。我国的钨产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点,加强管理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

更多信息 >>

1.钨制品
2.钨的化学制品
3.钨的金属制品
4.中国的钨制品管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