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制品贸易欺诈和防范
外贸中钨制品出口商语言交流不便,不熟悉国际惯例,各国法律风俗差异,距离遥远,昼夜颠倒有时间差,跨国费用高昂追讨困难等等因素,为形形色色的国际欺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国际钨制品贸易欺诈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纯粹的骗子型,一开始就设计好骗局引人上钩;一类则属于奸商型,即生意照做,只是利用各种手段在交易过程中设置障碍,以降价、索赔等方法达到逼出口商贱卖产品的目的。
骗子型案例最常见的就是那种"天上掉馅饼"式。比如外贸企业常常收到的那种"419诈骗信",骗局的基本格式是:声称因为各种原因----这种原因往往与时俱进,跟国际新闻动态紧密联系而显得逼真,什么非洲政变、伊拉克高官外逃,或银行清算等等,获得了一大笔钱----通常有上千万美金,而因为当地银行、政府管制或局势动荡,无法直接取出。不得已采取秘密联系的办法,请求你提供帐户中转一下,将这巨额奖金转到你的户头再转出去。作为酬谢,将分给你若干百分比的金额。这种骗局看上去非常简单:你什么也不用做,仅仅是提供帐户,然后坐等收钱即可。而实际上如果真上当去参与的话,接下来的发展大致有四种:
其一,"事关重大需要面谈",引诱你到第三国,借机绑架勒索;
其二,声称办理转帐过程中需要若干手续费,骗取钱财;
其三,声称需要详细银行资料,慢慢套取帐户信息,最后窃取帐户内金额;
其四,利用你合法正规的贸易银行帐户作为国际洗钱临时渠道。
虽然骗局简单,但普遍人都有通病,初涉骗局时警惕小心满腹狐疑,真的上当参与便全身心投入,不断说服自己相信那些哪怕是明显的荒谬之处,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受骗了又羞愧难当不愿启齿。这也是很多简单老骗局却能几十年"长盛不衰"的缘故。
上述骗局最早大规模出自尼日利亚,当地政府成"419调查",后统称类似手法为619诈骗。猖獗的时候,外贸公司几乎每天都能收到类似信件。类似的还有声称自己是联合国非洲难民署等组织的,以政府采购的幌子引人入局,再以"况标费"、"登记费"、"文件费"等名目骗取小钱。骗子的另一做法就是骗取货物。多见于西非国家骗子。通常的做法是采用D/P结算,或预付小额订金。等出口商将货物运抵非洲后,或勾结货代,无单放货(凭货代指示,无需正本货代提单而提货);或无理拒付,利用出口商不愿反返运(因往返运费昂贵且手续不便)的心理,让货物滞留码头导致海关拍卖,再以贱价收购。
这类骗子的典型特征,一是来自传统的国际骗子聚集地尼日利亚、贝宁;二是洽谈时会明显感觉对产品不熟悉;三是钨制品交易爽快,一般对价格不会太苛刻,让利颇多以促使早日成交;四是多半坚持D/P形式结算。有些骗子会"放长线钓大鱼",开始做些小额交易,"付款及时信用可靠",等卖家放松警惕以后,再进行一次大批量的买卖;交货付款的时间多选择周末节假日,利用国际时差和假日公休等做文章,引诱卖家先交货,旋即逃之夭夭。更有甚者,假装付款,故意填错银行资料。奖金在途的时候催促专家发货。卖家如果不了解银行汇款"到帐"和"在途"的区别,麻痹大意,就很容易上当。货发出去以后,钱汇抵国内帐户,却因资料有误而无法入帐,返退回去,卖家钱货两空。
对于这些纯粹的骗子倒还好办,不迷信轻易的"财运",不参与非法的勾当,对初次交易的钨制品客户坚持信用证或相当比例的预付款,并且采用CNF/CIF这样便于控制特权的方式。商业信用要讲,警惕性却不能放,即便合作过的客户,也要坚持按合同办理。对客户的非份要求,可以不伤和气地拖延推诿。付款交货类型的,对节假日特别注意等等,基本上能杜绝。
奸商型欺诈就比较复杂了,其中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最典型的当属故意设置信用证软条款。
例如一份德国钨制品进口商的信用证中规定:47A+THE MERCHANDISE IS SUBJECT TO A SUBSEQUENT INSPECTION BEFORE SHIPMENT。同时46A+INSEP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APPLICANT IN DATED BEFORE SHIPMENT。在出货前该产品市场变化,行情下跌。于是申请人迟迟不安排验货,经出口商多次催促后验货许可装船,却仍不出具相关正本确认文件,并提出降价要求。因信用证即将到期,为取得客户的检验许可证明,出口商不得不接受,导致损失。这种"出货前需经开证申请人检验并许可装运"一类条款,因为检验单证出具权完全控制在信用证申请人手中,风险极大。
另一类则是在"无单放货"上做文章。常见于FOB交易条件下,与货代勾结,或干脆采用非特权凭证的FCR等代替提单,或在信用证项下与银行联手,以担保函形式先行提货。例如:
某美国钨制品进口商以信用证方式进口一批钨制品。货到美国后却以某单证缺少一份副本为由拒付单证,要求扣款(实际原因是前一批货物部分纯度不够,索赔未果)。经货代核查,该批货物已经提走。出口厂商闻讯大惊,通过银行质询开证行,开证行却声称单证仍保管完整。犹豫再三,出口厂家接受扣款要求。
实际上在本案例中,因为外商和开证行规模较大,过去信誉一直不错,因此在核查发现货被提走以后,工厂不必惊慌而反倒可以安心。因为此时的状况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客户采用的是"担保提货"方式,虽然全套单据形式上仍掌握在开证行手中,但银行已经无法退回。如果工厂坚持付款或退单,客户与开证行势必妥协。遗憾的是工厂不了解信用证的相关规定,得知货物被提就乱了方寸主动退却了。
对付奸商型骗子,需要比较扎实的外贸知识,熟悉贸易惯例,在洞悉内情的前提下,不受恐吓,坚持原则。平时可多积累行业经验,收集各类诈骗案例以资参考。除了各色外国骗子,国内的骗局也不少,多数的钨制品贸易公司和工厂外贸业务员都碰见过。
比如一个典型的案例:某"工贸公司"发来传真并电话联系,声称他们有一种钨制品想请你作代理,很快便寄来了免费样品和价目表。你完全不需要支付代理费和前期投入,找到客户后赚取差价即可----甚至他们声称免费为你做广告。一切看起来都毫无风险,因为你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支出。若干时间以后,会有一"军工企业"来电,求购此产品。一番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回头"工贸公司"联系亦无问题。看上去一笔差价唾手可得。
有时候"军工企业"甚至会预付订金。有订金在手,很多受害者就失去了警惕性。这时候,"军工企业"要求紧急交货,"工贸公司"表示正好有一批发往受害人附近城市,可以调拨出来,但要求当面验货付款,"军工企业"自然派人配合。交接的时候,"验货无误","军工企业"借口办理付款而离开,"工贸企业"的司机则着急赶去另一家送货催促付款,等受害人付款后骗子搭档便一起失踪。受害人高价买下一堆无用的钨制品。
此外骗子还会根据受害人的反应"见机行事"变换招术,或掉包,或利用空头支票、假支票打时间差等不一而足。另外最常见的是,某"国有企业"一下子订购了你几十万的货物,但要求你当地面谈。见面后要你请吃饭、送礼,打点上级等等。一顿饭下来后便杳无音讯。更恶劣的甚至有绑架、美色引诱勒索等等。此外,打着"国际项目投资"的幌子,许诺给你注入几十万美金,要求你出具"符合要求"的全英文项目可行性报告----这对许多急需资金而缺少外语人才的企业颇为为难,即使请翻译公司帮忙,也会被种种理由挑剔。然后露出真面目,要求你交纳数千甚至上万的"项目报告费"。
如何对付国内骗子?很多人第一个念头就是核查对方公司的真伪。想法固然没错,可如今查一个公司的底细极容易又难。容易者,信息发达,很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政务公开,工商登记是可能免费或少量收费来查询的。难者,"纯假"的骗子越来越少,更多的骗子公司工商资料齐全,冠冕体面,有真有假虚虚实实。行走的又多为灰色空间,利用法律和国家行政管理和部门协作的漏洞。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核查有此公司,也并无多大的参考价值。
有些最基本的判断方法。首先看公司名。正规的公司名称是这样的:
地市名+企业+行业类别+企业性质
如上海/东运/进出口/有限公司或宁波/久星/铝制品/厂或香港/洪升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大陆地区,一般是不允许以国名或"环球"一类的名称来命名公司的。但是,香港或国外一些区可以。因此,当看到类似于"环球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名字时,基本可以断定不是国内注册的公司。而更有可能是在境外登记的一个"纸片公司",然后在国内做个办事处工商登记而已。并不说这类公司是骗子----事实上,颇有一些只有一间办公室三两个非常可疑的公司,其实手里真的有大笔的钱寻找投资的。所以说,骗子公司虚虚实实,难以深究。当然了,可能的话,侧面了解一点资料没坏处,但不是关键。
没有把握的时候如何应对呢?把握三个简单原则即可:
1.宁可信其有。虽然无把握,毕竟是个机会。认真对待,体面周到,和气生财。
2.不见兔子不撒鹰。热情对待是一回事,涉及到钱决不松口含糊。没见到真金白银前,捂紧口袋。
1.对不明底细的,照规矩办事。做生意,只对熟客"灵活",初次交道则一动不如一静。甚至贿赂、回扣,本身就是见不得光的事情,以后吃亏了都不敢声张。
2.此外,碰到要求对方所在地"面谈交易"的,不要轻易允诺。行业习惯,真正要大宗采购钨制品的客户,常理上更应该是自己到生产厂家去,看设备规模生产能力等等。违反常情的先要有三分警惕。可以在电话、传真中把交易细节确定,邮寄样品看货等,把"见面"的必要降至最低。对方坚持要求见面,并且有说得过去的理由的,再考虑动力拜访。拜访的时候,必须两人以上,见面地点选择对方公司而不是店饭馆,尽量避开吃饭时间。见面的时候多打几个电话与外界联系,当着对方的面说明所在地点,给可能的骗局打个预防针。不了解底细前,谢绝对方去娱乐志气的邀请等等。
戒贪、戒急、戒虚荣心,是生意场上最基本而永恒的防骗之道。
明白外贸原理,则可灵活操作而变不离宗;积累江湖经验,方能雾里看花而方寸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