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礼仪
一、国名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据考古学家于省吾在《释中国》一文中披露:“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京师”、“都城”之意。也有人把华厦 族、汉族地区称为“中国”。因其多建都于黄河南北,故此,“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又都与“中国”的含义相同。到清代,虽又进一 步实现全国的统一,但“中国”仍未用做国名。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 国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正式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邻朝鲜,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接壤,西 北和东北面是吉尔吉斯、哈萨克、俄罗斯联邦,正北面为蒙古,东和东南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相望。 三、主要概况 中国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1.336825021亿(1990年)。其中汉族占全国总人口听91.20%,另有蒙古族、回族、藏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等55个少数民族,共九千多万人。 中国大陆划分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年),省下设专区、省辖市、区(县)、乡、村。首都北京。货币为“人民币元”。通过用汉语,许多民族也用本民族的语言。 四、社交习俗 中国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神州中结,礼仪之邦; 民族众多,习俗百样; 信仰忌讳,奇多且广; 偏重音寓,喜图吉祥; 烹调技艺,举世无双; 居民百姓,纯朴善良; 性格正直,忠厚心肠, 待人接物,热情大方; 讲究礼貌,客套非常, 欢迎外宾,多多来往。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中华民族以友善好客而闻名天下,重文明讲礼貌世人皆知,待客热情诚恳,语文谦虚。常用词有:初识习惯道“久仰”;久别一般道“久违”;征询意见用 “指教”;拜求指点用“赐教”;借助帮忙说“劳驾”;表示欠意说“包涵”;伴朋随友称“奉陪”;等客会友称“恭候”;宾朋登门叫“光临”;看望客人叫“拜 访”;聚友先离为“失陪”;劝止送行为“留步”。中国的语言复杂,表达内容丰富。吉祥话、吉利语有:“恭贺新喜”、“万事如意”、“一路顺风”、“健康长 寿”等。吉利礼、吉利物有:“苹果”(含平平安安之意),“寿桃”(含健康长寿之意),鱼(含富裕、富富有余、年年有余之意)等。中国有句俗话“好事成 双”,一般都以双数为吉利的数字,尤以“6”数为最受欢迎的数字,人们常言“六六顺”。这还因“6”与“禄”同意,是有钱财、有福气的表示。对单数中的 “9”数也很赞赏。这主要是因为“9”是个位数中的最高之数,人们称之为“天数”,其象征着极高、极广、极大、极深之意。又因“9”与“久”谐音,有长 久、永久的预示,所以也被人们誉为吉祥之数。 中国人普遍昵爱红色,并把红色称之为胜利之色;喜欢绿色,认为绿色代表央然的春天与幸福;重视黄色,人们把其视为安全象征色。偏爱把“福”字倒贴, 即福到了,寓意着幸福即将到来。最崇拜龙,有龙为神之说。最昵爱珍稀动物大熊猫,并将其视为国宝和吉祥物。爱牡丹花,是因为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 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还爱梅花,人们视其为民族团结、勤劳勇敢的象征。中国人常用的手语、头语有:常以右手或左手在前左右单摇摆的手势(手掌心 朝外),表达“没有”或“不行”的意思;常以右手成拳同时上立食指的手势,表达“称赞”和“好”的意思;常用点头的同时并躬身的动作来表达“谢谢”;常用 右手臂上伸同时直立仰手的动作表示“再见”的意思。 五、礼节礼仪 中国古老的传统礼节有作揖、跪拜,在广大的宵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现在仍流传较广。目前中国人在社交场合最为普及的见面或辞别礼节是握手礼,有时告辞握 手后往往还要目送和摆手示别。亲朋好友久别重逢时,也有施拥抱礼的。信奉佛教的人要施双手合十礼。维吾尔族人相见时,一般要以右手近胸同时深鞠躬为礼。藏 族、蒙古族等同胞以敬献哈达为最高礼节。军人相见要行举手注目礼(即敬礼)。学生晋见老师,以及舞台演员谢幕常用鞠躬礼,以表达崇敬。人们祝贺胜利或表示 欢迎,普遍以鼓掌为礼。 一般礼仪 你应该称这个国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简称“中国”。 称谓与问候 见面时稍稍欠身弯腰是适当的,也可以握握手。中国人很很拘礼,在相互介绍时用全部职称头衔来称呼客人。 约会与准时 事先约会是必要的,但要有思想准备,在中国企业家作出决定之前得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外国商人通常会发现他们到中国的旅程是经过周密安排的,因此遵守时间十分重要。 款待与馈赠 中国人很少在家里接待客人。 客人应到得略微早一点,应在餐后不久就告辞。在进餐时要准备多次祝酒,表示感谢、高兴与友谊。 为表示礼貌,每种菜都得尝一下。吃饭时要把饭碗端近嘴边。 用餐时一般不谈生意业务。 赠送昂贵的礼物会使对方感到尴尬,而且通常是不为中国人所接受的。 交谈 谈谈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异以及中国所取得的进展是恰当的话题。 六、信仰忌讳 中国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无教派人占绝大多数。 中国人普遍忌讳旁人在自己面前吐痰、控鼻孔、擤鼻涕。认为这是不讲公德的行为。普遍忌讳有人双目盯视自己,认为这是不怀好意。普遍忌讳礼物“送 钟”。因其与“送终”同音,使人感到丧气。有些地区的人忌讳把寸雨伞送人。因“伞”与“散”同音,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吃梨忌讳分着吃,或一梨切成几瓣分 着吃,因为“分梨”与“分离”同半,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忌讳听到乌鸦的叫声,认为这是不祥的兆头。普遍忌讳有人有筷子敲击碗碟,因为这会使人联想到乞丐要 饭。送花忌讳双束,人们普遍视送双束不是好征兆。普遍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葬礼的颜色。普遍忌讳用红笔写信及签字。因为这含有断交之意。江浙一带对 “13”也有所忌讳,他们常把呆笨、愚蠢的人称为“13点”。有些地方的人不喜欢“14”数,认为“14”和“失事”音相似。 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等,都视猪、狗、驴、骡为“不洁之物”,禁忌食用。尤其禁忌食猪 肉,并不能言及和接近。伊斯兰教还禁忌食用自死物、血液,认为这些同样是不洁净的“秽物”。瑶族、畲族、锡伯族、满族、拉枯族等忌食狗肉,他们还禁止打狗 和杀狗。 七、饮食习惯 中国人一般多是一日三餐,分早、午、晚餐。用餐绝大多数使用筷子,以碗盛饭,以盘盛菜,这与西方人的用餐方法截然不同。 中国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烹饪技艺,注重菜肴色、香、味、形。 ②口味 总的特点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酷热的盛厦,人们都愿食用一些口味比较清淡爽口的菜肴;在寒冷的冬季,大多数人的口味又都转转向油重、味浓的菜肴。 ③主食 总的习惯是:南方人爱吃米饭,面食在心目中只占调剂的位置;北方人爱吃面食,喜爱饺子、馅饼、馒头、包子、大饼等。米饭在北方人的心目中是调剂品。 ④副食 爱吃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鱼、虾蟹、海参等,南方人还爱吃蛇肉,有的少数民族人爱吃马肉、驴肉、驼肉、鹿肉等。蔬菜有西红柿、茄子、黄瓜、豆角、冬 瓜、南瓜、苦瓜、辣椒、香菜、柿子椒、茭白;窝笋、豌豆、土豆、胡萝卜、便萝卜、水萝卜、豆芽菜、豆腐、豆制品等。干菜类爱吃黄花、黑木耳、银耳、海带、 紫菜等。调料爱用糖、盐、味精、胡椒粉、花椒、大料、葱、姜、蒜、料酒、酱油、醋、酱、香油等。 ⑤制法 对煎、炒、焗、炸、烧、焖、蒸、爆、扒、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有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京菜、沪菜、津菜、辽菜、秦菜、素菜、鲜族菜、维族菜、晋菜、豫菜等几十个菜系。普遍喜爱川菜、鲁菜、粤菜、江浙菜四大菜系,但各地均对本地的地方风味更有好感。 ⑦菜谱 普遍欣赏四在菜系中的主要名菜。如川菜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红烧雪猪、樟茶鸭子、毛肚火锅、回锅肉等;鲁菜的清汤银耳、德州扒鸡、 油爆、双脆、火靠大虾、锅烧肘子、红烧海螺、九转大肠等;粤菜的龙虎斗、片皮乳猪、冬瓜盅、叉烧肉、蚝油牛肉、文昌鸡、五彩瓤猪肚、脆皮鸡等;江浙菜的烤 方、生爆鳝片、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童鸡、松鼠鳜鱼、水晶肴蹄、鸡火煮干丝等。 ⑧水酒 对饮料中的矿泉水、桔子汁、汽水、可口可乐、雪碧等都较喜欢。一般北方人爱喝花茶,黄河流域附近人喝红茶,南方人爱喝绿茶,东部边陲地区及青海等地人喜欢 喝紧压茶,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人爱喝奶茶。北方人爱喝酒度高的当地“时髦”酒及名牌酒,南方人爱喝酒度低的当地曲酒和黄酒及名牌酒;一般人对啤酒、香槟酒、 果酒都能适宜。 ⑨果品 对果品都很喜欢。常用水果有:西瓜、哈蜜瓜、甜瓜、白兰瓜、苹果、梨、柑桔、香蕉、桃、李、杏、梅、荔枝、菠萝、柿子、鲜枣、葡萄、荠、草莓、山楂等。常用干果有:花生米、红枣、乌枣、核桃、柿饼、葡萄干、甜杏仁、黑瓜子、白瓜子、松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