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钨制品外贸的海关介绍
乌鲁木齐海关始建于1944年,当时称"新疆关",由国民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署设立。1950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通令,将"新疆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迪化关";1954年2月13日,海关总署电令"迪化关"更名为"乌鲁木齐关";1981年8月1日,正式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乌鲁木齐海关"。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乌鲁木齐海关为正局级海关。
五十多年来,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风风雨雨,乌鲁木齐海关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道路,既有过建关初期并称全国四大关的辉煌,也有过"三易关名"、"三迁关址"和"七次改变隶属关系"的艰难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人民海关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充满了无限生机。由此,乌鲁木齐海关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五十多年来,乌鲁木齐海关关区几代海关人"艰苦创业,忠于职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论是在冰封雪裹的帕米尔高原,还是在偏僻荒芜的戈壁风口,各族关员始终牢记人民海关为人民的工作宗旨,始终牢记把关服务的职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海关不同时期的工作方针,在5600公里的边境线上,用对祖国的赤诚和辛勤的汗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筑起了捍卫国家经济安全的钢铁长城。据统计,2004年,乌鲁木齐关区海关共监管进出境货物包括钨制品共计977万吨,用于钨制品进出境运输工具共计45.8万辆(架)次,验放90.3万进出境人员的行李物品,征收税款35.5亿元。
五十多年来,关区几代海关人在履行好为国把关职能的同时,在雪域荒原,在戈壁风口,从未停止过与高寒、缺氧、狂风、暴雪等艰苦环境的顽强抗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恪尽职守,扎根边关,用壮丽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壮丽篇章。这"四特"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海关人坚守边关、艰苦创业的豪迈激情,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开拓奋进的无价之宝和精神财富。
五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关区海关队伍是一支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能够经受各种考验,具有战斗力的队伍。
内设机构:办公室、法规处、通关管理处、关税处、监管处、综合统计处、技术处、企业管理处、稽查处、风险管理处、缉私局、人事教育处、财务处、政工办(机关党办、工会、团委)、监察审计室。
派驻机构:现场业务处、驻库尔勒办事处。
隶属海关:阿拉山口海关、喀什海关、霍尔果斯海关、吐尔尕特海关、红其拉甫海关、伊宁海关、塔城海关、阿勒泰海关、伊尔克什坦海关、机场海关。
事业单位:机关服务中心、海关总署乌鲁木齐教育培训基地。
乌鲁木齐缉私局隶属机构:阿拉山口海关缉私分局、喀什海关缉私分局、伊宁海关缉私分局、塔城海关缉私分局、阿勒泰海关缉私分局、机场海关缉私分局。
监管区域:166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