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
春 季 |
立 春 2月3—5日交节 |
雨 水 2月18—20日交节 |
惊 蛰 3月5—7日交节 |
春 分 3月20—22日交节 |
清 明 4月4—6日交节 |
谷 雨 4月19—21日交节 |
|
夏 季 |
立 夏 5月5—7日交节 |
小 满 5月20—22日交节 |
芒 种 6月5—7日交节 |
夏 至 6月21—22日交节 |
小 暑 7月6—8日交节 |
大 暑 7月22—24日交节 |
|
秋 季 |
立 秋 8月7—9日交节 |
处 暑 8月22—24日交节 |
白 露 9月7—9日交节 |
秋 分 9月22—24日交节 |
寒 露 10月8—9日交节 |
霜 降 10月23—24日交节 |
|
冬 季 |
立 冬 11月7—8日交节 |
小 雪 11月22—23日交节 |
大 雪 12月6—8日交节 |
冬 至 12月21—23日交节 |
小 寒 1月5—7日交节 |
大 寒 1月20—21日交节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